第392章 救援和兰
在英吉利海峡靠近普尔的那片辽阔无垠的海域之上,一支由上千艘战船所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舰队,正以一种缓慢而沉稳的姿态,悠然自得地航行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
微风轻拂而过,吹拂着战船上猎猎作响的龙旗,使其在风中摇曳生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而在这支舰队的最前端,则有四艘超大型的钢铁巨舰宛如海上的庞然大物一般,威严庄重,令人远远望去便心生敬畏之情。
在这其中一艘被命名为"致远"的旗舰之上,大明元帅杨奇以及高得功、刘文炳、刘体纯、洪承畴、祖大寿、郑芝龙和张通等一众大明名将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关于欧洲战事的军事策略。
“好了,诸位将军,都请坐下议事。”
这些将领们皆身经百战,功勋卓着,这还是第一次众将聚的如此齐全,众人之间互相热络半天,还是杨奇开口方才回归主位。
待众将各自入座之后,杨奇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张通身上:"张将军,朝廷的电报想必你已经收到了吧?"
张通神色凝重地点点头道:"督师大人,日前已收到,但末将仍想恳请督师大人帮忙上奏陛下。兄弟们皆不愿撤回大明,且还有四千将士的血仇未报,我等实在无颜面返回大明啊!!!"
杨奇听闻此言,不禁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其实这也在他的预料当中:"张将军,你我皆为统兵之人,你心中所想,本督师自是明白。然而,两大近卫师历经半月有余的激战,将士们已是身心疲惫不堪,伤亡更是高达三分之一,着实不宜再战。况且,电报中所言甚明,陛下欲为尔等论功行赏,若张将军不归,陛下那边又当如何交代呢?"
"这~~~末将何功之有啊!!!"张通眉头微皱,面露犹豫之色。
见此情形,杨奇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道:"如何无功?将军以万余兵马,死战数十万大军,本督以为,此乃奇功。张将军,本督可以在此保证,此血海深仇,本督必为将士们讨回公道!!!"
“多谢督师大人,末将明日便率军启程。”张通闻言,立刻眼含热泪抱拳道。
“好!!!”杨奇闻言,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向其余诸将,双手背后,声音低沉而坚定道:“诸位,这是本督第二次来到欧洲了。记得上一次来,还是数年之前,回想起来,本督甚是懊悔啊!!!
这些蛮夷竟然如此不长记性,胆敢再次向我大明挑衅,实在是本督之过。不过,今日在此,本督立下誓言,此次必将率领我大明王师,踏平整个欧洲!!!”
“末将等愿遵督师大人号令!!!”随着杨奇的话语落下,高得功等众将齐声高呼。
杨奇微微颔首,表示回应,然后接着说道:“根据最新情报,欧洲诸国中,大不列颠驻有兵马七十万,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比利时等国共有兵马六百余万,此等兵力,不可小觑。
然而,我大明王师久经沙场,岂会畏惧?此次出征,我等不仅要打败敌人,更要让蛮夷心服口服,希望尔等以雷霆万钧之势,扫平欧洲,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的赫赫威名!!!”
此时,场中的气氛变得肃穆而激昂,众将们目光炯炯,充满了斗志。
扫视全场后,杨奇嘴角微扬,带着淡淡的笑容看着眼前的诸位将领,轻声问道:“在此之前,尔等都已经做好准备了吗?”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高得功上前一步,拱手回答道:“回督师大人,我等均已准备妥当。”
刘文炳哈哈一笑,朗声道:“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督师大人一声令下!”
刘体纯也是满脸兴奋之色,大声说道:“督师大人,末将早已迫不及待了!”
洪承畴、祖大寿等将领齐声高呼:“请督师大人下令!”
“好!!!诸将......”杨奇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刚要开口下达军令,突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禀报:“禀督师大人,朝廷急电!!!”
“噢?呈上来。”杨奇心中涌起一股疑惑,这封电报来得如此突兀,让他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他伸手接过电报,迅速浏览起来。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逐渐皱起,表情也变得越发凝重。
“督师大人,发生何事了?”见到杨奇的神情变化,高得功心中一紧,忍不住出声询问
杨奇微微摇头,示意亲卫将电报递给高得功:“陛下的担忧果真应验了!!!诸位,朝廷收到法国公马扎然发出的警示,欧洲诸国准备于三日后,集结百万大军向和兰王国发起强攻。”
“什么??!!”
“强攻和兰?”
“督师大人,和兰乃我大明的盟友,我等绝不能坐视不理!!!”
听闻此消息,一时间,众将都坐不住了,有的拍案而起,有的怒目圆睁。
这和兰可以说是大明在欧洲为数不多的盟友,在朱由检的心中,和兰王国可是有着特殊的地位的,若是和兰灭国,对大明来说,亦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诸位,和兰与我大明交好多年,如今他们有难,我等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这也是陛下的旨意。”杨奇道。
“督师大人,末将愿率本部将士驰援和兰。”高得功率先起身求战道。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刘体纯与洪承畴同样起身拱手道。
“三位将军请坐。其实,要想救援也和兰不是什么难事,围魏救赵之计,对于我等来说,难道不是如鱼得水、信手拈来吗?”杨奇挥手示意三人坐下,胸有成竹道。
杨奇话音刚落,众将领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刘文炳更是笑着附和道:“督师大人说得极是!”
杨奇的意图,众将岂有不明白的道理?这种战术,可以说是被明军运用得炉火纯青,已经到了熟透的地步,数次战役,明军都是采取此等战术,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