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紧急朝会(下)
"陛下,胡宇与郑明明两位大人,此番奉命出使和兰及爱尔兰王国,可谓成效显着,已大体实现了对查理一世的威慑之效,但仅此尚嫌不足。微臣恳请陛下降下旨意,调拨布雷斯特和马拉加两地的军队,赶赴朴茨茅斯展开集训演练。" 张煌言恭敬地抱拳施礼说道。
不得不承认,张煌言所献此计实在是高明至极,堪称堂堂正正的阳谋。
说白了,就是计划动用飞艇大队以及铁甲舰队来协同步兵共同参与一场军事演习,其目的不言自明,显然是要向查理一世发出明确警示:倘若继续一意孤行、不肯顺从,那么大明帝国必将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回击。
"嗯,众爱卿对此可有何其他见解?"朱由检倾听完毕后,微微颔首,目光再度扫过群臣问道。
“陛下,此番针对我大明的暴乱,致使商贾们损失惨重,此番损失大不列颠必须要赔偿到位。”范景文忽然说道。
“嗯,蒋卿,查理一世那边可有回话?”朱由检转头向蒋德璟询问道。
前段时间,朝廷向大不列颠方面发出严正抗议,并要求惩治凶手赔偿损失,对此,朱由检似乎并没有收到相关奏疏。
“回陛下,到目前为止,大不列颠方面并没有给出任何答复。”果然,蒋德璟德回答不出其所料。
朱由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失望之情,他原本期望着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此次争端,然而大不列颠却对明朝的诉求置若罔闻。
看来还是朕太过于高估这群蛮夷了啊,竟然如此不知好歹,简直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既然如此,朱由检也不再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当即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说道:“哼,我大明既然能扶持查理一世,自然也就有能力将他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这件事情就按照两位卿家所说的去办吧。
朕认为这次军事演习完全可以使用实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出我们大明军队的实力和威严。至于那些炮弹嘛……可没有长眼睛,万一不小心砸到大不列颠国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告诉查理一世,若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赔偿方案,大明帝国将直接向大不列颠宣战!!!”
听到皇帝说出这样的话,诸位大臣们又岂能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呢?他们立刻纷纷躬身施礼,齐声高呼道:“陛下英明!!!陛下圣明!!!”
......
十日后,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大明飞艇部队和一艘战巡舰两艘铁甲舰,正式在大不列颠南方海域展开实战演练。
演习正式开始,四艘巨大的飞艇如同飞鸟一般,轻盈地掠过朴茨茅斯,径直飞向伦敦郊区的上空。
在那里,有一片空旷的土地,成为了这次演练的目标区域。随着指挥者一声令下,飞艇上的士兵们迅速将一颗颗沉甸甸的炸弹投向那片无人的平地。
刹那间,只听得"轰隆隆"的巨响响彻云霄,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起滚滚浓烟,烟尘弥漫天际。
整个伦敦城的蛮夷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震惊得目瞪口呆,那些未曾见过如此场面的蛮夷更是惊恐万分,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对于这种新型武器,不仅仅是大不列颠,就连整个欧洲也束手无策,它们高高在上,行踪飘忽不定,能够轻易地突破敌人的防线,给对手造成致命打击。
海面上,三艘巍峨如山的战舰横亘于海上,它们的主炮齐声怒吼,喷出一道道火光和浓烟。
无数枚巨大的炮弹如雨点般坠落,大部分都狠狠地砸进了辽阔的海面,掀起惊天动地的巨浪。
然而,尽管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仍然有几颗不幸的炮弹像是失去了准头一般,偏离了预定的轨道,直直地朝岸边飞去,而那里,正是大不列颠的沿海小城——沃辛。
不得不说,这座小城里的蛮夷们,相对过着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此刻,这些蛮夷们正像往常一样,忙碌地从事着各自的工作:有的在田间耕作,有的在城中穿梭叫卖,还有的则在海边捕鱼晒网……
突然间,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打破了这一切,那几颗偏离轨道的炮弹无情地砸落在城市之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瞬间席卷了周围的一切。
房屋倒塌、尘土飞扬,原本正常劳作的蛮夷们毫无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惊慌失措,有些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炮弹直接击中,当场毙命;更多的人则被四处飞溅的碎石瓦砾所伤,鲜血四溅,惨不忍睹。
此等惨状,让驻扎在不远的大不列颠一个火枪团险些与明军发生交火。
不过由于明军战舰较远,再加上其指挥官尚有顾虑,最终并没有下达反击的命令,只是迅速将事件上报。
与此同时,一场备受瞩目的亚欧联盟会议正在法兰西的浪漫之都——巴黎举行。
而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大明使臣胡宇义正言辞地站起身来,毫不畏惧地当着各国代表的面,首先对大不列颠王国近期针对大明商人所犯下的残暴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
"各位尊贵的代表们,在此次会议上,我必须郑重指出,大不列颠王国针对我国大明商人发动的这场暴乱,简直就是惨无人道、令人发指,而且大明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恶性事件!!!
这种野蛮行径不仅严重侵犯了大明商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我大明帝国的公然践踏。我们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并严正要求大不列颠严惩凶手,赔偿大明商人的损失,并向在这场暴乱中无辜惨死的商人家属们道歉。"
胡宇的发言引起了在场众人的一片哗然,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其实,这欧洲诸国早就得知此事,只是由于他们早已然沆瀣一气,对胡宇的怒斥,几乎没有国家提出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