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诗词韵律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幻小说 > 诗词韵律 > 第10章

第10章

书籍名:《诗词韵律》    作者: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2]  也有七言長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3]  參照下文第43頁。

        [4]  郭編杜甫詩集把多數絕句都歸入近體詩。元稹所編的《白氏長慶集》索性就把這種絕句歸入律詩。

        [5]  《佩文韻府》等書,也是按這個詩韻排列的。

        [6]  劉長卿、白居易、韓偓等人寫了一些仄韻律詩,因為這種詩是罕見的,這裏不談。

        [7]  我們有意識地舉一些在今天看來不必分別,而前人在律詩中嚴格區別開來的韻,如東與冬,魚與虞,庚與青。其餘的韻可以參看下文各節所舉的例子。四支,張巡《守睢陽詩》,43頁。五微,蘇軾《壽星院寒碧軒》,36頁。十灰,杜甫《春日憶李白》,39頁。十三元,林逋《山園小梅》,20頁。十四寒,杜甫《月夜》,29頁。十五刪,陸游《書憤》,23頁。一先,王維《使至塞上》,27頁。二蕭,毛主席《送瘟神》(其二),30頁。四豪,盧綸《塞下曲》,51頁。五歌,杜甫《天末懷李白》,32頁。六麻,杜牧《泊秦淮》,50頁。七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42頁。十蒸,蘇軾《郿塢》,51頁。十一尤,李白《渡荊門送別》,29頁。窄韻不舉例。

        [8]  揚炯《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龍庭”就是“龍城”。這裏不用“龍城”,而用“龍庭”,因為“城”字是八庚韻,“庭”字是九青韻。

        [9]  李白有一首《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也是首句用鄰韻,還有李頎的《送李回》。但是這種情況不多見。

        [10]  勝,平聲,讀如升。簪字有zān、zēn兩讀,分入覃侵兩韻,這裏押侵韻,讀zēn。字下加小圓點的都是入聲字。下同。

        [11]  參看上文19頁杜甫《月夜憶舍弟》。

        [12]  這一種格式比較少見。參看上文第19頁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

        [13]  “那”,平聲。

        [14]  “教”,平聲。

        [15]  “漫”,平聲。

        [16]  參看下文第42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7]  參看下文第40頁杜甫《客至》。

        [18]  “粘”,讀nián。

        [19]  失粘有廣義,有狹義。廣義的失粘指一切平仄不調的現象。狹義的失粘就是這裏所講的。

        [20]  “燕”,平聲。

        [21]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腳的句子;仄腳的句子即使衹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我宿五松下”衹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至於像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種拗句,不是孤平。

        [22]  杜甫《秦州雜詩》第二十首:“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獨坐》第二首:“曬藥安垂老,應門試小童。”答應的應(又寫作譍)在唐宋時有平去二讀,這裏讀平聲,所以不犯孤平。參看《詩韻合璧》蒸韻譍字條。

        [23]  唐人的試帖詩也容許這種平仄格式,可見它是正規的格式。

        [24]  上文20頁所引林逋《山園小梅》第三句“疏影橫斜水清淺”,第七句“幸有微吟可相狎”兩句,下文32頁所引杜甫《天末懷李白》第一句“涼風起天末”也是這種情況。

        [25]  鄜,讀如孚,平聲。看,讀如刊,平聲。

        [26]  下文33頁所引陸游《夜泊水村》第七句“記取江湖泊船處”,39頁所引杜甫《春日憶李白》第七句“何時一尊酒”,王維《觀獵》第七句“回看射鵰處”也都是這種情況。

        [27]  一作《時世行贈田婦》。

        [28]  “旋”,去聲。

        [29]  “更”,去聲。

        [30]  “令”,平聲。“漂”,去聲。

        [31]  “過”,平聲。

        [32]  “為”,去聲。

        [33]  這還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種特定格式,因為那種格式第三字必須用平聲,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聲(入聲)。

        [34]  “芹”字今入文韻,但杜甫時代還是真韻字,不算出韻。

        [35]  “為”,去聲。

        [36]  這是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標準來衡量的。當然也可以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不過那樣也有不合平仄的地方。下同。

        [37]  這裏所謂“詞”不是詩詞的“詞”。詞類指名詞、動詞等。

        [38]  有時候,也有人把字分為動字、靜字。所謂靜字,當時指的是今天所謂名詞;所謂動字就是動詞。

        [39]  代詞“之”“其”歸入虛詞。

        [40]  這十一類還不是完備的。

        [41]  “思”,去聲。“論”,平聲。“清新”句和“何時”句都是拗句。這裏可以看出拗句在對仗上能起作用,否則“庾開府”不能對“鮑參軍”。

        [42]  “看”,平聲,讀如刊。“迴看”句是拗句。

        [43]  “為”,去聲。

        [44]  “重”,上聲。“應”,平聲。

        [45]  如杜甫《春望》,《秦州雜詩》等。

        [46]  “離堂”句連用四個平聲,是特殊的拗句,是律詩尚未定型化的現象。“悠悠”句是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

        [47]  “騎”,去聲。“看”,平聲。“乘”,平聲。“為”,去聲。“聞道”句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

        [48]  “看”,平聲。

        [49]  全篇用對仗(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都用對仗),也是比較少見的。例如杜甫《垂白》:“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多難身何補?無家病不辭!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但是尾聯半對半不對的就比較多見,例如半對半不對的就比較多見,例如杜甫《登高》尾聯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0]  也可以用於頷聯,如李白《宿五松下荀媼家》(見32頁)。甚至可以全首不用對仗,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因為不是常規,所以不詳談了。

        [51]  “看”,平聲。“為”,去聲。

        [52]  “麗”,“創”,都是平聲。末聯出句“平平仄平仄”,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在這裏等於律詩的第七句。

        [53]  “應”,平聲。

        [54]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

        [55]  “三十一年”和“落花時節”,在整個意思上還是對仗。特別是“年”和“節”,本來是時令對。

        [56]  依平仄類型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則比較平起式稍為少些罷了。

        [57]  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比較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比較罕見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就是這種情況。

        [58]  “泊”,入聲。“煙”,平聲。

        [59]  “比”,上聲;“西”,平聲。

        [60]  “恐”,上聲;“天”,平聲。

        [61]  “不”、“客”,入聲;“何”,平聲。

        [62]  “看”,平聲。

        [63]  麌,讀yǔ;薺,讀jì;潸,讀shǎn;銑,讀xiǎn;篠,讀xiǎo;哿,讀gě;豏,讀xiàn。

        [64]  寘,讀zhì;霰,讀xiàn;禡,讀mà;沁,讀qìn。

        [65]  這裏所說的元半、阮半、願半及下面所說的月半,具體的字可參看附錄《詩韻舉要》。

        [66]  第六類和第七類也可以通用。

        [67]  蒸韻上去聲字少,歸入迥徑兩韻。

        [68]  第三類和第四類也可以通用。

        [69]  不舉上去聲韻,因為在這七個韻當中,除尤韻的上聲有韻外,其餘上去聲韻是罕用的。

        [70]  莽,讀mǔ。

        [71]  柏梁體必須一韻到底。

        [72]  一本作“出看門”。

        [73]  黑體字是平聲字或仄聲字自相為對。

        [74]  “援”,一作“緣”。

        [75]  歎,平聲,讀如灘。

        [76]  “閣中”句不粘,是由於初唐律詩尚未定型化。上文討論王維的詩時已經講到。

        [77]  “騎”,去聲。

        [78]  “後”,上聲。

        [79]  “君不見”,這是七言古詩中常見的句首語。這句話應看作三字加五字。

        第三章  詞律

        第一節  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