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坚强无边第二版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诗歌戏曲 > 坚强无边第二版 > 第62章 要太多,会一无所有

第62章 要太多,会一无所有

书籍名:《坚强无边第二版》    作者:李智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们不得不以一种审慎且略带慨叹的姿态去直面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现代社会的人心正呈现出一种极为复杂且在很大程度上显得极其浮躁的状态。此种浮躁之态,仿若一片弥漫于人们心间的迷雾,致使人们在生活之途上常常迷失方向,难以觅得内心那真正的宁静与平和。
              其中,攀比之风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恰似潮水一般,以一种无可阻挡之势此起彼伏,永无停歇。它宛如一场悄无声息却极具破坏力的风暴,在人们心灵的原野上肆意席卷,留下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痕迹。这种不良风气于社会的每一处细微之所肆意蔓延,从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到偏远乡村的简陋街巷,从灯红酒绿的社交场合到平淡无奇的家庭聚会,攀比的阴影似乎无处不在。
              不可否认,此攀比之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诸多行业的蓬勃发展。譬如,在奢侈品领域,人们为了在物质上彰显自己所谓的“优越地位”,不惜一掷千金去购置那些价格高昂的名牌服饰、名贵手表、奢华珠宝等。这些奢侈品品牌正是抓住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攀比心理,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打造限量版等营销手段,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汽车行业亦复如是,各种豪华车型、高性能跑车层出不穷,许多人为了拥有一辆比别人更高级、更有面子的汽车,甘愿背负沉重的车贷压力。在房地产市场,人们对于大面积、豪华装修的房子趋之若鹜,为了拥有一套所谓的“豪宅”,不惜将自己的后半生与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房贷捆绑在一起。
              然而,与此同时,攀比之风也使人们陷入了焦虑、不安的情绪漩涡之中,承受着沉重如山的压力。当人们将自己的目光过度聚焦于与他人的比较之上时,便会忽略自身的真正需求与内在价值。他们会不断在心里质问自己:为何别人拥有的比我多?为何别人的生活看起来比我更加精彩?这种自我质疑与内心的挣扎会逐渐侵蚀人们的心灵,使他们失去自信与对生活的热爱。
              放眼望去,我们惊觉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背负着长达十年、二十年房贷、车贷、企业贷的人比比皆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那些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天都在为偿还高额的贷款而奔波劳累。他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洒下之时便已踏上拥挤的地铁或公交,在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之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但在面对他人时,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维持着自己那看似体面的外表。
              在那些新建的住宅小区里,一户户看似温馨舒适的房子背后,隐藏着无数个家庭的沉重负担。许多家庭为了购买一套房子,不仅耗尽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不得不向银行申请高额的房贷。每个月的还款日期就像一座无法逃避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在购买房子时或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想要在亲朋好友面前有面子,或者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一个所谓的“好小区”、“好学校”。然而,在背负上房贷的重担之后,他们的生活质量却在不知不觉中大幅下降。他们不再有多余的钱去旅游、去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在日常的饮食和穿着上也开始变得精打细算。
              在汽车市场,那些停放在路边或停车场里的一辆辆光鲜亮丽的汽车,其中有许多都是通过车贷购买的。车主们在享受着汽车带来的便利和所谓的“身份象征”的同时,也在默默地承受着车贷带来的压力。每个月的还款金额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刻提醒着他们自己的经济负担。他们可能会为了节省油费而选择少开车,或者为了降低车辆的保养成本而选择一些价格低廉但质量可能无法保证的保养服务。然而,他们却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汽车,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他们在攀比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武器”。
              在我的老家,便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家庭。许多年轻人其实并不具备在城市购买房产的条件,然而他们的父母却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拼上自己的老命,也要想尽办法凑齐首付,在县城购置一套房产,并且还会为子女购置一辆汽车,以便他们能够在城市与老家之间往返。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这样做,尤其是对于儿子而言,就很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从房子的面积大小,到车子的品牌档次,再到彩礼的数额高低,所有的一切都在那无尽的攀比之中逐渐升级。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导致了许多年轻人在成家之后,便债台高筑,生活变得苦不堪言。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之下,家庭内部矛盾重重,许多夫妻在婚后不久便迅速走向了离婚的极端,甚至有的家庭还因此闹出了人命,落得个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
              人的贪婪和攀比之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其后果是极其可怕的。正所谓欲壑难填,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尽管人们都清楚地知道这样无节制地攀比和贪婪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但他们依然无法控制住那如潮水般汹涌的强烈欲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这样的景象,或许有人会发出疑问:为何人们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呢?那些深陷在债务泥沼中的人往往会无奈地表达出类似的心声: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大家在相互攀比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这般田地,倘若跟不上他人的步伐,就会被人耻笑。在这个充满了竞争和比较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似乎已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驱使,这种力量让他们不断地去追求那些超出自己实际能力范围的东西。他们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被社会淘汰,所以只能选择通过物质的攀比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这种通过攀比来获取的所谓“价值”是极其脆弱和虚假的。它就像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雄伟壮观,但在潮水的冲击下却会瞬间崩塌。当人们过度依赖于物质的攀比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时,他们就会失去对生活的真正感悟和对幸福的正确理解。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一个人可以没有豪华的房子、昂贵的汽车,但只要他拥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能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他就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是一个平凡的渔夫,每日靠着出海打鱼维持生计。他的生活简单而质朴,没有过多的奢求,仿若那平静的海面,偶尔泛起微微的涟漪。与渔夫相依为命的,是他的妻子,一个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失去了青春光彩的老太婆。他们居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屋里的陈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与清苦。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某一天悄然转动。渔夫像往常一样出海打鱼,在渔网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这条金鱼用它那灵动的声音向渔夫祈求,希望渔夫能够放它回到大海。渔夫心地善良,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将金鱼放回了大海。作为报答,金鱼承诺可以满足渔夫的任何愿望。
              当渔夫回到家中,将这个神奇的经历告诉老太婆时,她的心中开始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最初,老太婆只是希望能有一个新的木盆,因为家里那个旧木盆已经破旧不堪,无法再正常使用。金鱼听到了他们的愿望,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一个崭新的木盆出现在了他们的家中,老太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随着新木盆的到来,老太婆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看着新木盆,心中不再满足于仅仅拥有这一件新物品。她开始想,如果能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该多好啊。于是,她再次让渔夫去找金鱼,希望能得到一座新的房子。金鱼依然信守承诺,一座精致的小房子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房子有着漂亮的屋顶,宽敞的房间,还有一个温馨的小院子。老太婆高兴极了,她在房子里走来走去,享受着这全新的生活环境。
              可是,人的欲望就像那被风吹起的火焰,一旦燃烧起来,就很难再轻易熄灭。老太婆在拥有了漂亮的房子之后,又开始渴望更多的财富。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渔夫无奈地再次找到金鱼,金鱼又一次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老太婆的家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她过上了奢华的生活。
              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老太婆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她不再满足于仅仅拥有财富,她想要成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贵族,拥有高贵的头衔和令人尊敬的地位。金鱼再次听到了他们的愿望,并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老太婆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夫人,她穿着华丽的衣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享受着众人羡慕的目光。
              然而,老太婆的欲望并没有就此停止。她开始渴望成为女王,统治整个国家。她让渔夫一次又一次地去找金鱼,不断地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金鱼虽然心中有些无奈,但还是满足了她的愿望。老太婆成为了女王,她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被无数的奴仆簇拥着,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过度的贪婪已经让老太婆失去了理智。她变得越来越专横跋扈,对人民的疾苦毫不关心。她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地索取更多的东西。她开始对金鱼提出更加无理的要求,甚至想要控制金鱼,让金鱼成为她的奴隶。
              金鱼终于对老太婆的贪婪感到愤怒了。它决定不再满足老太婆的愿望,让她重新回到从前的贫苦状态。于是,老太婆的宫殿消失了,她的财富和权力也都化为乌有。她又回到了那间简陋的小屋里,坐在破旧的木盆前,心中充满了悔恨。
              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仿若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它告诉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幸福和舒适。然而,关键在于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贫”和“贪”仅仅只有一点之差,但这一点之差却蕴含着天壤之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20  世纪  80  年代有一个年轻人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即将做出一个将彻底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关键决定。这个年轻人目光坚定,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豪情,毅然决然地选择踏上回乡创业之路。他的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梦想,那就是在这片熟悉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他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承包下一大片土地,开启了他种植香蕉的创业之旅。在创业初期,他就像众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一样,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他的香蕉生意和其他同行并无二致,始终不温不火,没有任何明显的起色,仿若平静湖面泛起的微微涟漪,转瞬即逝,难以掀起波澜。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燃烧着一团不甘平凡的火焰,他没有满足于这平淡无奇的现状,而是积极地在困境中探索,不断地思考着能够带来改变的方法。
              在香蕉生长的关键挂果阶段,按照常规的种植经验,通常情况下一串香蕉会结出大约  12  只左右的果实。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约定俗成的标准,大家都习以为常地遵循着这个规律。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开始特意地摘掉一些香蕉,每串香蕉只保留  7  只。这个举动在当时的同行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他们纷纷摇头表示不解,甚至认为他这是在无端地浪费宝贵的资源,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胡来行为。
              在那些同行们的眼中,每一只香蕉都代表着潜在的收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主动舍弃这些已经结出的果实。他们坚守着传统的种植观念,不敢轻易尝试任何打破常规的做法。而他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他坚信在这片土地上,只有敢于突破传统,才能够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几个月的时光悄然流逝之后,奇迹仿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当其他同行们还在焦急地翘首以盼,苦苦等待着香蕉成熟的时候,他的香蕉却已经提前开始收获了。那一串串香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他的珍贵礼物。而且,他的香蕉个个都长得壮硕、饱满,色泽诱人,仿若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般。
              当这些香蕉一上市,便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迅速地席卷了整个市场。消费者们被这些品质上乘的香蕉所吸引,纷纷投来青睐的目光。他的香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了消费者们争相抢购的热门商品。凭借着这一独特的种植方法,他的生意开始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逐渐崭露头角,再到后来成为当地香蕉产业的翘楚,他的企业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行业内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个人就是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被誉为“香蕉大王”的卢义贞。他的名字在当地乃至整个香蕉产业界都如雷贯耳。他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创始人。他的创业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
              在多年后的一次意义深远的采访之中,他带着满脸的从容与慨叹,将自己成功背后所蕴藏着的秘诀娓娓道来。他说,如果在香蕉生长的过程中不摘掉部分香蕉的话,那么所有的香蕉就会在那漫长的生长过程里相互之间疯狂地抢夺养分。这种毫无秩序的争抢,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所有的香蕉都只能以极为缓慢的速度生长着,而且它们的品质也仅仅只能是处于一种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状态。然而,若是通过摘掉一些香蕉这种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道理的举措,那么剩下的香蕉便能够拥有更加充裕、更加充足的养分,它们便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成熟,而且其质量也会变得更加上乘、更加卓越。
              其实,当我们将目光从那一片片香蕉种植园移开,投向我们每个人那丰富多彩又充满波折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香蕉”。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之中充满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目标,同时还有着数不胜数、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计划。这些目标与计划就仿若夜空中的繁星一般,密密麻麻地散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总是怀着一种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弃,什么都想尝试着去做的心态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只能是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成绩平平,甚至有可能在这无尽的忙碌与混乱之中一无所得。因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它们就像是一个固定大小的容器,里面所能够承载的东西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面面俱到。只有当我们能够拥有一种超凡的智慧与决断力,能够将我们的目光和心思专注于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去做、真正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上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正如那句被人们口口相传、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的老话所说: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灯笼虽然有着千只眼,看似能够照亮四面八方,但实际上它的光芒是分散的,缺乏一种聚焦的力量。而蜡烛则不同,它只有一条心,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那小小的火焰之上,虽然它的光芒可能没有灯笼那么广阔,但它的光却是炽热的、集中的,能够在黑暗中穿透一切阻碍。在生活的漫长道路上,我们就像是一个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我们需要学会摒弃那些不重要的、那些只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将我们那如同一束束光线般的注意力聚焦在一点上,然后如同一位勤劳而又执着的农夫一般,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深耕下去。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在那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土壤之中挖掘到人生的宝藏,从而获取到那些在我们生命之中最为重要、最为珍贵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