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转战大江南北
东下鄂西
1930年2月,中共鄂西特委副书记万涛来到鹤峰,向前委传达了中共鄂西特委要红四军与鄂西红军在洪湖地区会师的指示。这时,鄂西地区的革命形势有了很大发展。周逸群在那里领导地方党组织和各支小股游击武装,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由于领导正确,政策得当,群众发动深入,鄂西地区已经建成了相当规模的根据地。各级政权、党、团组织以及群众团体已相当健全,并且创建了近6000人的红六军。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条件也比较好。贺龙听到周逸群在短短两年里在鄂西搞出这样一个红火局面,十分高兴,当即决定,率领红四军东下洪湖。行前,贺龙和前委对湘鄂边地区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由汪毅夫代理前委负责人兼鹤峰县委书记,统一领导桑植、鹤峰、五峰、长阳、宣恩5县工作,留下1个独立团和贺英领导的游击队,共同坚持湘鄂边的武装斗争。
贺龙预计在松滋、公安一带与鄂西红军会师。在接近渔阳关时,受到川军第二十六师3个团和长阳、五峰团防的堵截。贺龙考虑到敌人重兵据险,强攻伤亡必大。倘久攻不下,引来附近敌军便更加被动。因此,即率红四军忻向五峰,袭占县城,消灭了该县团防,拔除了五峰、鹤峰边界的反动堡垒采花团防,肃清了长阳枝柘坪一带土匪武装,帮助长阳县恢复了红军独立团,将它改称独立五十师,尔后返回鹤峰休整。贺龙第一次东下虽然未能到达洪湖,却在五峰、长阳一带消灭了多股极反动的团防武装,开辟了部分根据地,恢复了长阳革命武装,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扩大了影响。
三、四月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的中原大战一触即发,长江流域各省国民党军主力大都陆续北调,形势对扩大红军和发展根据地极为有利。贺龙抓住这个时机,于3月20日再次率红四军东进。首先在五峰消灭了臭名远扬的孙峻峰部团防,建立了五峰县苏维埃政权。4月底,进至松滋境内,正准备肃清当地反动武装,建立革命政权,敌军独立第十四旅1个团及附近各县团防2000余人来犯,贺龙率红四军转往澄县地区。敌独立第十四旅和石门、澧县、松滋等县团防纷纷追堵。贺龙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最凶恶的石门团防,力求歼敌一股。于是一面散布红军要攻打公安的假消息,以迷惑敌军;一面连夜急行军50余公里,奔袭驻土地垭的石门团防。经7个小时激战,将其击溃,毙伤敌人甚多,生俘70余人,缴枪100余支。战后,为了安顿伤员,整理部队,贺龙再次率军返至五峰县境。一周以后,贺龙率红四军第三次东下,准备占领公安县城探明鄂西红军情况,再定行止。但因敌人决堤放水,敌军又尾追而来,贺龙乃率部转到澧县境内,击溃了来攻的第五十二师1个营,俘敌10余人,缴枪50余支。6月18日,贺龙率军转往公安县属的申津渡和松滋县的西斋。7月1日,鄂西红军占领公安城,贺龙率部迅速赶去,4日,两支红军会师。
关于这次会师,当时担任红六军参谋长的许光达回忆说:“我们红六军几个负责同志,到城西去迎接贺军长他们。我们来到城外不久,就看见大路上来了几个骑马的人,为首的一个穿着一身灰洋布便服,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嘴唇上留着一撮胡须,一看就知道是贺军长。南昌起义的时候,他担任总指挥,我在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当排长,当时曾经见过他。他来到我们跟前下了马,我们一拥而上向他问好??到驻地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向贺总汇报了洪湖苏区和红六军的情况。贺总一面抽着他那3尺来长的旱烟袋,一面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与红四军的建立和发展的情况,晚上,我们两个军的负责同志在一起会餐。当时天气很热,贺总摇着一柄大芭蕉扇,一面吃着饭一面笑着、谈着。”
两军会师后,进至江北,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了红二军团,组成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中共红二军团前敌委员会和以贺龙为总指挥、周逸群为政治委员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红四军改称红二军,军长由贺龙兼任,辖红四师和警卫团共4个团;红六军军长为邝继勋,辖红十六、十七两个师共6个团。贺龙、周逸群和前委还研究了部队建设、行动方针以及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逐项作出了决定。
在部队建设方面,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级政治机关;充实部队的工农成分,提高政治素质;整顿纪律,加强两军团结;利用战斗间隙,结合实战需要进行训练。
关于行动方针和发展方向,确定集中力量以6个月为期,拔除洪湖根据地内部的“白点”(指由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占领的据点),肃清地方反动武装,以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矗尔后,开辟敌人统治薄弱的潜江、天门、京山、钟祥等县,再向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发展,逐步使湘鄂西各块根据地联成一片。
这个行动方针是合乎实际情况的。这时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已经展开,鄂西地区的敌正规军仅有1个师和1个独立旅,分驻沙市、监利等处,其余各地只有团防、白极会等反动地方武装,有利于红军发展和扩大根据地。在此以前,中共中央5月中旬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曾对扩大红军和发展全国革命形势作出了不切实际的分析和要求,如决定各地红军要“无条件扩大,在七、八月以前扩大到50万”,集中“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消灭敌人主力”,还提出,红军的革命战争“只有进攻无所谓退守”。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提出了加紧争取以武汉为中心的附近省区的首先胜利,进而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全国革命政权的总任务和总方针:并且规定湘鄂西地区的红军帮助鄂西与鄂西南地方暴动,尔后向武汉进迫,与其他各路红军会师武汉。贺龙和周逸群认为,在中央这许多指示中,只有要湘鄂西地区红军帮助鄂西与鄂西南地方暴动一点接近于合乎实际情况,也可能执行,因此,贺龙他们制定了上述行动方针。
7月下旬,贺龙率红二军团展开了肃清根据地内敌人据点的战斗。军团主力扫除了龙湾、熊口等处白点,跨东荆河占领了潜江城,基本肃清了襄河(汉水)以南潜江境内的反动武装,乘胜北渡襄河攻占了天门县重镇岳口。
红六军十七师也在沔阳地区消灭了白极会等反动武装。至此,洪湖根据地除个别县城尚未攻克外,江陵、监利、潜江、沔阳等县已经联成一片。各地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游击队、赤卫队也迅速组成和扩大。在贺龙率领下,红二军团在短短1个月的战斗中,取得了预期的胜利。尔后,向两占领了荆门县重镇沙洋,并渡襄河向东发展,形势非常有利。可是,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代理鄂西特委书记坚决要红二军团去攻打沙市。红二军团被迫放弃原定计划,回师攻打沙市。沙市是鄂西敌人的重要统治中心,驻有独立十四旅两个团,筑有坚固工事。红二军团于9月5日发起进攻,进行了一昼夜顽强战斗,不仅未能攻克,而且伤亡3000余人。
沙市战斗以后,中共湖北省委行动委员会没有考虑红二军团损失惨重的实际情况,仍照中共中央指示令其进逼武汉,配合鄂豫皖、湘鄂赣等地红军实现夺取全省政权的任务。贺龙、周逸群在执行这一指示时,考虑到要兼顾洪湖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决定以红二军沿潜江、天门、京山之线前进;红六军沿监利、沔阳、汉川之线前进,逐步向武汉发展。9月下旬,红二军渡襄河到达永隆河一带。红六军经监利县境时,值江南反动武装大举清乡,乃转而打击清乡敌军,先后攻克石首及藕池等城镇,毙敌石首县长以下数百人,缴枪300余支,扩大了江南根据地。
渡江南征
当贺龙正在率领红二军团按计划行动的时候, 1930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新任命的湘鄂西特委书记兼红二军团政治委员邓中夏到达洪湖。他立即命令部队返回洪湖地区,并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要红二军团配合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的指示。周逸群认为,置多年辛勤缔造的革命根据地于不顾,驱使全军奔往遥远的长沙是违背游击战争原则的,也超越了主客观的可能性,即使打下长沙也站不住脚,实应慎重考虑。贺龙赞同周逸群的意见。但是他们的意见未被接受。会议决定红二军团渡江南征,配合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同时,按中共中央指示,将根据地的绝大部分地方武装编入了主力部队。
红二军团渡江之前,邓中夏接受了贺龙等提出的先攻下监利县城的建议。监利县城南枕长江,东襟洪湖,是阻塞洪湖根据地南北通路的最大据点,有国民党军新三师一部及保安队16个连队驻守。这次攻打监利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监利、华容等县的群众前来支援作战的达数万人。他们送饭、送水、运送伤员、搜捕溃散敌人,积极配合红军战斗。9月22日拂晓,贺龙指挥红二军团一举攻克监利,歼敌2000余人。这是红二军团成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攻克监利,打通了荆江南北、湘西、鄂西根据地的联系,鼓舞了根据地的人民,也加强了红二、六两军的团结。第二天上午,群众敲锣打鼓涌入县城欢庆胜利,下午召开了有数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
9月28日,贺龙、邓中夏正准备率军渡江,收到了中共中央命令红二军团停止待命的指示。他们决定在新命令未到之前继续执行巩固发展根据地的计划。10月5日.贺龙率红二军团向仙桃前进。6日,红二军攻克沔阳城及附近一些城镇;红六军攻占彭家常7日两军会攻仙桃,歼敌一部。残敌退守襄河北岸。
红二军团成立3个月来,虽然受到中共中央“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但是,在贺龙、周逸群等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领导者努力下,在邓中夏还能够采纳贺龙的某些建议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很大胜利。洪湖根据地纵横数百里,湘鄂西全部武装也发展到了近3万人。
10月中旬,中共中央长江局再次要求红二军团渡江南下,配合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10月25日,红二军团渡过长江并迅速攻占南县、华容,歼敌1000余人。邓中夏命令部队攻占安乡再打澧州。贺龙不同意,他说:“安乡不能打,要过5条河,部队将处在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这地方我熟,那些江河不是地图上标的一条线,宽得很呢。”贺龙提议从北面进攻澧州。邓中夏同意了。贺龙随即率军团主力攻克公安城,包围了澄州,红六军和红二军第四师1个团攻占津市。
贺龙的部队突然出现在江南,夺南县、占华容、取公安、下津市、围澧州,湖南当局震动。省主席何键急令新十一师、独立第一旅、湖南警备第一军支援澧州。红军围攻澧州不克,强敌来援,贺龙建议从澧州撤围,放弃津市,转取石门,建立临时后方,作为继续进攻的基地。邓中夏同意。攻克石门以后,红二军团即在石门境内发动群众,打土豪,建立政权,组建石门县游击大队,动员了一批群众参军。
11月下旬,敌军来犯。邓中夏率1个师守石门。贺龙带领军团主力迎敌,击溃敌新十一师,歼独一旅一部,攻克临澧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临澧,贺龙从获得的报纸上得知蒋、冯、阎大战已告结束,敌军大批南调;又得知红一、三军团并未再攻长沙;当面敌人又有进攻石门的企图。综合这些情况,贺龙认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配合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的前提已经不存在。敌军大批南调,必然给湘鄂西根据地带来严重困难,必须迅速改变行动方针。于是,贺龙率部撤回石门,与邓中夏会合。邓中夏见到贺龙就说:“没有我的命令,你就把队伍撤走?”贺龙把报纸拿给邓中夏和红六军军长段德昌看(原红六军军长邝继勋已由中共中央调往鄂豫皖根据地)后说:“一、三军团不打长沙了,常德、桃源我们也不能打了,再过沅水也不行了。”他建议迅速返回洪湖。贺龙的意见得到了段德昌、许光达等军、师干部的赞同,也与周逸群、万涛以特委名义多次来信阐述的观点一致。但是,这个正确意见没有被接受。按照当时的规定,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贺龙和所有持反对意见的领导人也不得不服从。红二军团只能再去攻打津、澧。但仍未能打下澧州。强敌来攻,红二军团被迫撤至松滋县杨林市、街河市一带。至此,南征结束。
在红二军团激战津、澧期间,洪湖根据地正遭侵犯。监利、潜江、华容均被敌占。特委再次来信要红二军团立即返回洪湖打击敌军的“围剿”。邓中夏认为洪湖根据地内河流湖泊太多,大部队行动不便,不接受特委的意见。
贺龙却认为洪湖是老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部队返回后是能打破敌人围攻的。贺龙的意见得到了段德昌等绝大多数前委委员的支持,但邓中夏又一次否定了贺龙的建议,并将持不同意见的段德昌调任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总队长,命他带伤员返回供湖。后来邓中夏决定要以松滋县刘家场为中心,“选择阵地与敌决战”,又拟令红六军向松滋进攻,创建“第二个中央苏区”。
贺龙不同意,并提议再占公安,迅速解除军团侧后敌军的威胁,保持通往洪湖根据地的交通线,邓中夏同意了贺龙的这一具体建议,派红二军攻占了公安。但红六军仍停在杨林市、街河市,既未集中兵力,也未选择阵地作好决战准备。对于邓中夏提出的建立“第二个中央苏区”的口号,贺龙说:“搞新苏区可以,但‘中央’二字要除掉。创造、发展苏区,我坚决干,却不能提‘中央’二字与中央苏区并立。”贺龙后来曾说:“我那时没有多少马列主义理论,只知道已经有了一个中央苏区,怎么能再搞一个中央苏区?头只能有一个。当年,我在澧州的时候,熊克武拉我去广东。他说要组织新政府,我就不赞成。这次不赞成中夏提出的口号,也是这个原因。”对于“选择阵地与敌决战”的提法,贺龙说:“找阵地,找什么阵地?仅仅有山,而队伍没有吃的也是不行的。决战,我不同意。这个仗不能打,要打,也得集中兵力。”但贺龙的建议被邓中夏否定了。贺龙没有办法,只能赶紧调红二军回来。
12月17日,敌军以优势兵力发起进攻。这时,红二军尚在公安。红六军仓促应战,激战一天,敌人一部突人街河中以北,另一部接近杨林市,威胁军团指挥部,形成了对红军分割包围的态势。军团指挥部紧急向刘家场转移并令各部队撤退。红六军的两个团各一部被敌隔断,与主力失去联系,返回了洪湖苏区。红二军得悉军团指挥部被围,迅速驰援,但已无法挽回颓势。
24日,红二军团转往鹤峰山区。
12月下旬,贺龙、邓中夏率红二军团到达湘鄂边鹤峰时,已是严冬。部队衣衫单薄,给养困难,减员很多,土气低落。这时,一股因被四川军阀攻击而无法立足的杂色武装3000人来到鹤峰。他们与贺英领导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准备投靠贺龙。中共湘鄂边党组织和贺英将这一情况报告了红二军团前委。前委认为这是一支“改组派”军队,决定以武力解决①。遂邀请该部指挥员甘占元、覃伯卿、张轩等赴宴,将其逮捕,处决了该部团以上军官30余人,部队全部缴械,仅选1000余人编入红军。前委对这支杂色武装没有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并错杀了共产党员覃伯卿,影响了以后对各类土著武装的争取和瓦解。
在鹤峰,邓中夏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出山再打硬仗,拟依托五峰、鹤峰、石门,在武陵山区创建根据地。1931年1月初,红二军团进攻石门,与强敌进行“决战”,伤亡很大,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遂转至五峰、长阳、巴东、建始等地,与湘鄂边独立团会合,攻克龙舟坪(今长阳),歼敌1000余,恢复了长阳县革命政权,又歼灭了长阳、五峰等地团防武装,建立了一些地方的革命政权和游击队。但是这个地区十分贫困,苏维埃政权和人民群众虽然全力支援,仍很难满足部队供应的需要。加上连续作战,减员很大,补充甚微,红二军团锐减至万余人,处境艰难。不得已,前委决定在枝柘坪休整1个月,派红六军十七师到松滋、公安一滞筹集粮食。不久,邓中夏又要贺龙带红二军攻打渔阳关。因川军两个多团踞险固守,未能攻下。邓中夏火了,他指责说:“你不打渔阳关,因为二军是你的!”贺龙回答说:“二军是党的,不是我贺龙个人的。你问问战士们吃饭了没有?我看还是先搞粮食,整顿部队,再考虑打仗吧!”邓中夏无话可说,便让贺龙带1个班亲自去筹粮筹款。贺龙二话没说,带着这个班出发了。在路上,碰到了当年的旧友叶光吉。他赶着300匹骡子,驮着大批布、棉、鞋袜等运往城镇贩卖。叶光吉见到贺龙高兴地说:“哎,总指挥,作梦也没料到在这里碰到你啊!”贺龙笑着说:“你是福星喽,我正愁缺粮少衣,借点子给我如何?”叶光吉十分慷慨地说:“都交给你了!总指挥,我也交给你,当红军你要不要?”贺龙说:“但是有个条件,你得戒掉大烟。”叶光吉痛快地答应了,骡子和货物都交给了贺龙。此后,贺龙又继续筹到了一些粮食才返回枝柘坪。
贺龙回到军团部,一个人先进了屋。有人问他“搞到粮食没有?”贺龙摇摇头说:“政委只给我一个班嘛!”邓中夏不高兴了。贺龙哈哈大笑,把叶光吉叫进来,又让邓中夏他们去看外边驮满货物的300匹大骡子。大家都怔住了,邓中夏也乐得不知说啥是好。
过了两天,川军1个师来犯,邓中夏要贺龙带1个团去迎敌。贺龙说:“多给一些行不行?”邓中夏说:“不行。”贺龙便说:“我只能打好就打,打不好就不打。”结果,用1个团的兵力伏击敌军,打了胜仗。从此邓中夏对贺龙服气了。
①邓中夏:1931年1月2日《关于南渡后战争概况及今后行动原则给中央的报告》。
重返洪湖
红二军团在枝柘坪休整期间,洪湖根据地正处在反“围剿”极其困难的时候。中共湘鄂西特委又来信要求红二军团立即回援洪湖。贺龙和广大指战员也强烈要求返回洪湖。为此,军团前委于1931年3月底4月初召开前委会和党员代表大会,讨论行动方针。会上争论得十分激烈。贺龙和绝大多数人坚决主张回洪湖参加反“围剿”。邓中夏承认援救洪湖是必要的,但仍顾虑洪湖的地形不利于大部队行动,要另创根据地策应洪湖的斗争。他决定开辟荆门、当阳、远安地区,进逼宜昌、沙市,联系洪湖,并说这是“围魏救赵”的策略,而进入洪湖则是”从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心死”。
会后,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红二、六军分别改为红七、八师。前委于4月2日召开鹤峰、五峰、石门、长阳、桑植5县党代表大会,决定组成中共湘鄂边分特委,将湘鄂边独立团改称为红三军教导第一师,留在原地坚持斗争。
军团降格为军,指战员很不满意,认为这是政委犯错误,大家受过。不过,到荆当远地区就离洪湖很近了,所以,大家的情绪也高涨起来。4月2日,红三军北上,4日在野三关歼敌1个团,占领巴东县城,顺利渡过了长江,又连克兴山、秭归两城。4月13日攻占远安。18日,红八师克荆门,红七师攻当阳,进军神速。国民党当局急调两个师又1个旅前来进攻。红三军作战不利,转往鄂西北地区。邓中夏“围魏救赵”的计划未能实现。
贺龙、邓中夏率红三军向北转移途中,与中共鄂豫边特委领导的薤山游击队会合,攻占了谷城县的石花街,又力克均州城,于是决定在这一带创建鄂西北根据地。6月初,敌第五十一师一五二旅与悍匪张连三部合力来犯。9日,红三军撤离均州,越武当山,18日占领房县,暂时形成了一个稳定局面。在此地组成了以柳克明为书记的中共鄂西北分特委,派出大批干部战士开展地方工作,建立了以房县为中心的根据地。这块根据地连绵数百里,拥有20万人口,建立了14个区和105个乡苏维埃政权,建立了赤卫队、红色补充军、游击队等群众武装,以及工会,劳动妇女团等群众组织,进行了分配土地的斗争。红三军在房县地区时,受中央错误路线影响较小,比较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贺龙和邓中夏也能取得一致的认识,因而在短期内做出了显著成绩。贺龙运用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几年来创建根据地的经验,在发动群众和团结上层人士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庙宇林立、道士众多。他们对红军缺乏了解,心存戒备。贺龙亲自拜访道观,与道长论道谈武,成为朋友,向道士宣传党的政策,使他们逐渐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了解,加之,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道士们对红军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让出神殿安置红军伤病员;组织起来参加救护、医疗活动;拿出粮食和医药支援红军。至今,在武当山的道士中还流传着贺龙与他们的前辈结交朋友的美谈。
7月底,敌9个多团向鄂西北根据地进攻。30日,悍匪张连三部两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袭占大木厂,8月1日进至连三坡,企图夺占房县城。
红三军只有红二十二团一部及军部特务营在县城,情况危急。贺龙亲自率部迎敌,并急调红八师1个团增援。战斗持续了3昼夜,终将敌击溃,歼敌400余人。可惜因为天下大雨,山洪暴发,部队行动受阻,未能全歼敌军。
另一股敌人被红七师及教导团阻击,红八师又向敌侧后迂回,歼其一部,敌大部仓惶逃跑。
9月,红三军得悉洪湖根据地的红九师已沿襄河北上接近鄂西北,全体官兵欢欣鼓舞。邓中夏不得不同意南下迎接红九师,一起返回洪湖,并且决定,红三军离开后,留下红二十五师(共两团1000余人),在分特委书记柳克明统一领导下,在鄂西北坚持斗争。
9月下旬,红三军离开鄂西北根据地。在保康击溃敌两个团,经南漳、荆门向洪湖前进。途中,邓中夏又有些犹豫了。他召集会议说:“红九师接不到,房县苏区失败了怎么办?”贺龙说:“坚决去接新六军(当时群众称红九师为新六军),在刘猴集找不到,就去沙洋找,再找不到,就去潜江,实在找不到,再恢复房县苏区也不迟。”第二天,有人就在驻地墙上用粉笔写道:“长胡子(指邓中夏)要上山,短胡子(指贺龙)要下湖”。说出了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
红三军走到距离刘猴集不远的小镇报信坡,邓中夏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此地召集政治干部研究部队的行动问题。贺龙闻讯赶来,对邓中夏说:“我已派李士奇那个骑兵连去刘猴集了,两个小时以后就可以知道红九师是不是在那里。你今天开的什么会?研究部队行动却一个军事干部也没参加。到底是你犯错误还是我犯错误?”正在这时,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红九师己到刘猴集。听到这个喜讯,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贺龙派人带着他与邓中夏共同签名的信,去请红九师师长段德昌速来相会。
第二天,万涛、段德昌、红九师政委陈培荫等来到红三军。他们见到贺龙非常高兴,双方互相介绍了情况。会后,段德昌悄悄地问贺龙:“胡子,邓中夏是路线问题,你和谁一致?”贺龙说:“我和逸群一致。”段德昌沉痛地说:“逸群牺牲了!”贺龙抓住段德昌的双手怔怔地站在那里,流下了热泪。他的入党介绍人,一起北伐、一起参加南昌起义,一起开辟根据地创建红军的亲密战友周逸群,于1931年5月在开辟洞庭特区以后,返回洪湖时路上遭敌袭击,壮烈牺牲了。
红三军主力与红九师会师后,万涛根据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和中共湘鄂西临时省委指示精神,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撤销邓中夏职务,坚决执行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四中全会路线的指示。按分局及省委决定,由万涛任红三军政治委员。同时决定红三军东渡襄河,向洪湖前进,夺取钟祥、岳口等地,以获取粮食和物资,支援遭受严重水灾、处境极度困难的洪湖根据地军民。
邓中夏总结和检查了自己来湘鄂西根据地后的工作,①坦率承认“洪湖苏区的被摧残,第二军团削弱,都应由我负责。”邓中夏在根据地地方工作和部队建设方面,是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的。他较好地解决了根据地部分群众“反水”的问题;十分重视红二、六两军的团结;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根据地。他与贺龙在军事行动方针及战役战斗的指导上虽多有不同意见,但在实践中能逐渐认识贺龙意见的正确,尊重并采纳贺龙某些建议。因此,他们之间在个人关系上还是很好的。后来,贺龙在回忆与邓中夏共事1年多的情景时说:“中夏很有学问,为人正派,不打击别人,能照顾团结。我和中夏争论很多,可是和他这个政治委员相处,同志关系还是很好的。”
①邓中夏:1931年10月16日《中夏自湘鄂西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