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百篇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幻小说 >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百篇 > 第49章

第49章

书籍名:《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百篇》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实行票决制,把重要干部任用的决策权收归常委会和全委会,充分发挥党委集体领导的作用,有利于克服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专家指出,将干部决定的主体由党的常委会扩大到全委会,是中央科学分解与制衡一把手权力的重要步骤,将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自2001年中组部在海南等省市开展试点以来,票决制在不少地方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广东、海南、福建、北京、浙江、四川等地都实行了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广东省已在该省全面推行票决制。该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已有19个市实行了全委会票决制,12个地级市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制,此外,县(市、区)也普遍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制,通过票决共任命了3万多名干部。2004年4月,四川省决定,今后对厅级党政一把手一律由省委全委会通过票决方式产生。

            亮点四:改进政绩考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长期以来,“考核难”一直影响着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制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改进政绩考核体制,不仅要使考核本身更加科学、准确、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规范干部的施政行为。当前,各地改进政绩考核体制的探索主要有:

            一是增加有关人文、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2004年,国家相继把对农民工的培训、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列入干部考核。2004年3月,无锡市调整政绩考核体系,将城乡统筹、农村人均收入和就业、社会保障等纳入考核体系。

            二是探索实行“绿色GDP”。目前已在海南和重庆展开了“绿色GDP”部分指标的试点核算。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也已明确要求,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2004年8月山西省宣布,将选定试点实施“绿色GDP”核算。

            三是建立全新的评估体系。2004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取消GDP考核,代之以四项新指标: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改善情况和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的进步状况。

            亮点五:“民评官”成为官员评价活动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检验一个地方施政水平的重要标准。“民评官”打破了“官评官”的传统干部政绩考核方式,代表了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万人评议”政府也是群众反响比较大的一个创举。近年来,先后有辽宁沈阳、江苏南京、湖南益阳、四川内江等地开展了全市性评价政府部门作风的活动,不少部门负责人因此被免职或受到警告,民意的作用日益凸显。

            借助民意压力,改进政府施政效能,在不少地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已经通过问卷等较为科学的手段把民意纳入干部考核。四川省宜宾市在对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评价中,民主测评分和工作实绩分各占一半。民主测评采取“下评上,民评官,企业评机关”的办法进行打分,进一步落实了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权力。成都市新都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工作中,不仅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参加投票,还通过当地报纸和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民主测评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亮点六:不断探索监督一把手的有效办法,并初见成效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对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方面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加强对一把手生活圈、社交圈这“两圈”的监督已经引起了不少地方的高度重视。2004年2月,广东省明确提出,要把一把手生活圈、社交圈列入监督范围。7月底,浙江省永康市聘请了15个党政一把手的妻子担任“两圈”监督信息员,以掌握这些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强化来自家庭的辅助性约束。

            苏州“廉政期权”的探索,虽然还未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苏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旨在源头防腐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行“廉政公积金”。与传统的“号召式”廉政建设不同,“廉政公积金”更注重从利益机制出发倡廉、助廉,帮助干部远离腐败陷阱。

            经济审计被称为是“一把手的审计”,随着中央“审计风暴”的掀起,一直默默无闻的经济审计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04年7月,江西省宣布,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审计结果将进入干部档案,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川省则首次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15个违规违纪的省直部门纷纷表示要尽快整改,反响良好。

            亮点七:“问责风暴”推动引咎辞职,为“下”找到新思路

            2003年,包括原卫生部长、北京市长在内,全国有近千名官员因防治非典“工作不力”被罢官去职;进入2004年,对失职官员的追究力度不断加大。今年4月以来,又有包括省部级干部在内的200多名官员,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件中“负有责任”受到追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严肃追究失职官员责任的两大果断动作,在政坛引起极大震动!

            同时,责任追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责任追究从生产事故多发部门向其他领域和部门(尤其是权力部门)推进,党政机关、公检法司、企事业单位等皆可“问责”。另外,一些无所作为的“太平官”也会被罢官去职。据报道,从5月11日起截至6月初,成都市先后共有16名干部因“不在状态”被免职。

            亮点八:学习国内外最新优秀成果,建设“学习型政党”

            十六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日益重视,学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关键是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首先,中央政治局把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通过学习寻求治国之道。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21个月的时间内就进行了十五次集体学习,平均不到一个半月就一次。每次学习,中央政治局都从实际出发,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热点与难点,请专家讲解分析,紧跟形势发展。学习的内容,都经过缜密安排,有的放矢。

            其次,继续加强干部培训。近年来,中央一直注意干部的培训教育问题。根据目前计划,五年内中央将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对全国所有县处级干部轮训一遍。县处级干部5年内必须参加累计3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正在筹建中的浦东、延安、井冈山三所干部学院将于明年正式招生。

            另外,领导干部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做法。据悉,北京、甘肃、福建、山东、湖北、新疆等地都已选派领导干部出国(境)参加学习培训。学员分别被派往美、英、德等国,学习内容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金融、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门知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国庆评价说:“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掌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领导艺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申论热点:劣质奶粉清剿风暴

            编者按:

            4月19日上午,本刊独家报道《劣质奶粉吞噬生命之花》在新华网头条转载后,即被国务院有关互联网舆情的材料摘登。当天,温家宝总理对此做出批示。4月22日国务院召开有关会议之前,温总理又对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做出3点重要指示。在此之前,安徽省省长王金山看到这篇报道后,也做出了长篇批示。于是有了国务院两度派调查组赶赴阜阳清查,由此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劣质奶粉清剿风暴。

            5月中旬,国务院调查组负责人宣布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基本查清,这个结果使很多关心此事的人稍稍松了口气。但就在各地大规模清剿劣质奶粉之时,广州又上演了毒酒致多人死亡的人间悲剧,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此,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关于食品安全的反思却并不就此停止,或者说才刚刚开始。

            风暴前夜第一声

            ——劣质奶粉清剿风暴之一

            ■本刊记者许小丹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3月中下旬,本刊正在组织“消费维权热点·难点·亮点”专题报道时,从阜阳基层得知,当地发生了“奶粉杀人”事件:自2003年5月以来,百余名阜阳农村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已经有十名左右婴儿因并发症死亡。劣质奶粉泛滥广大农村,残害着留守家庭中婴儿嫩芽般的生命,而且由于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弱,受害者维权之路十分漫长。

            一条条可爱幼小的生命消失了,一个个悲痛欲绝的家庭哭泣着。昨天,李昌平“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言犹在耳;今天,劣质奶粉危害留守婴儿致死的悲剧又在农村上演。在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而变得寂静的村庄里,那一声声婴儿的啼哭声竟冲不出制劣者们用罪恶投下的阴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